Category Archives: all about my opinion


一些計畫春、夏季去日本旅遊的人陸續收到取消訂房的通知信, 講得很明, 因為SARS..
有一些對台灣人一向友善的北海道民宿, 確認暑假訂房的信寫了長長一大串, 拐彎抹角循循善誘的「勸」台灣人要小心防疫
前兩天, 我收到來自十和田湖民宿的回信
預約的時間在秋天
開信前我想得很多, 其實內容很少
「接受預約、報完價、謝謝!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去年有一條小新聞
大概只在日本自助旅行的圈子中有一些漣漪
幻象鳥的KIKI收到日本友人的信(KIKI原文: 失格的旅人)
說北海道美瑛地區的民宿醞釀拒收台港旅客
因為太多沒有通知的no show, 造成太多損失
其實這不是新聞, 只是這一次因為集體經驗累積成了「議題」
我不知道對日本人而言多少是太多
多少是讓他們對台港人貼上標籤的限度
後來報端出現一篇新聞, 「失格的旅人 北海道民宿不歡迎」轉述了這則訊息
美瑛町觀光協會網頁上出現一篇繁體中文的說明
(KIKI依對方擬好的文件翻譯打字做成的圖檔)
內容是為溝通問題造成困擾致歉
有人說他們沒收訂金風險要自負
有人說這是歧視
但我很遺憾的想問一個問題:
「台灣人的承諾真的這麼不值得信任嗎 ?」
人言為信, 不是嗎 ?
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的
預收一半甚至更多的訂金, 「信」字才會有價值
是嗎 ?
2002年在美瑛三天, 住pension with you
不知道熊谷一家人對台灣人的印象如何
但我認為受到的款待是豐富周到的
收到我們任何一毛錢之前, 他們就充份完成了承諾
我認為那出自於彼此信任
這些鄉下民宿沒有powerful的經營機制
今年聽說許多民宿已自行決定不收台港客
有的假設no show是因為日語不好不知怎麼取消導致, 所以不收日語不流利的台港客
我想, 我們大概只能領情的接受這個下台階吧…..
但實在不懂, 取消約定事前通知, 難道是個不合台灣民情的要求 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不針對馬偕周醫師赴日旅遊的事
但對它引起討論的簽證問題
覺得社會有些反應很似曾相識--
簽證是旅行社辦的, 資料是代填的, 當然沒有一個一個求證, 本來就是這樣..
老實說, 看到這種論點時我的感受大概算是大驚小怪吧
我可以瞭解這種早已普遍的苟且心態和便宜行事的習慣
但不能諒解這種「本來就是這樣」似乎積非真的可以成是的說法
為什麼是非應該很明確的地方, 也變得這麼模糊..
連簽證資料不正確(甚至有的護照簽名也是代簽)都「不用大驚小怪」
那外國人到底應該相信什麼 ?
對外人眼中我國的旅行身份文件的可信任度又會有何影響 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有負面消息時, 有時用「個人行為」、「個案」來解釋, 以為可以劃清界線不受波及~~
但反問自己, 我們真的可以把林森北路的日籍買春客當成個人行為、個案嗎 ?
出了國門, 其實已不再有「個人行為」
我們共用的名字是「台灣人」
多珍惜它, 好嗎 ? read more


關於婚紗照的隨想

結過婚的人大概都跟婚紗店交手過
其實「結婚就要拍婚紗照」根本就是商人創造的「習慣」
半強迫式的讓消費者接受, 搆不上「習俗」的邊
而且玄機處處..
以下這些過程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 —
先覺得大家拍得都很假, 不想拍
那要不要穿禮服呢 ? 好像不能不要
買禮服 ? 投資報酬率似乎不划算 —
如果不拍照只租幾件像樣的禮服呢 ?
可以, 但比拍照+租禮服還貴
到底是為什麼呢 ?
——-
與婚紗店過招的教戰守則我沒資格談
倒是我一直為這件事思索不清
每一次有人問, 心裡就會翻騰一次….
口頭或心裡覺得拍照這檔子事無聊的人很多
因為認為無聊, 所以不想花太多錢
因為結完婚就不會再拿出來看, 所以不想花太多錢
那究竟是要花二萬三萬或更少買樣用過即丟的東西
還是要花五萬六萬或更多來要求它變成會想保存欣賞的東西 ?
或者有沒有又不貴又值得珍藏的機會 ?
而這些錢又該怎麼分配在整個package各個賞味期不同的item中 ?
我知道沒有放諸四海的答案
價值觀的東西我總是害怕會從討論變成爭論, 最後又變成階級問題..
——-
像寫程式一定要從”hello, world!”開始一樣
入門者一定要問可以拗什麼、要怎麼拗 ?
我每每最想問又問不出口的是…. 拗那些東西幹嘛 ?
為什麼要存「拗」人之心 ?
只是
是商人定價預留了讓消費者拗的陷阱 ?
還是消費者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佔人便宜 ?
我總是覺得商人口中騷撩人的「一生一次」應該是講給自己聽的
與消費者之間「一生只做你一次生意」般互動著..
——-
曾在某個場合, 一位有意投資的人告訴我他的構想:
「在一個大基地上, 用人工造許多世界名景
選禮服造型拍照等所有動作像在輸送帶上標準作業流程
工作人員水準要求整齊…….balah balah」
ㄣ…我只是想問…
不在乎在什麼地方拍外景的人
希望人頭塞滿畫面而且又大又美的人
甚至根本不在乎照片只要穿新禮服的人
那些大手筆的造景, 會吸引他們嗎 ?
指定要在某個紀念地拍
要求獨特風格的人
所謂的標準作業流程能滿足他們嗎 ?
這個商業模式下的客戶是被怎麼定位呢 ?
結婚這件事又被怎麼看待呢 ?
想自己掌握風格的人, 在這種模式裡能有多少空間呢 ?
這件販賣浪漫幻想的事原來這麼生硬..
不僅可以標價、可以討價還價..
不只被商業化, 還要標準化..
——-
好了, 認清了事實
let’s talk about something practical — money
花錢可以買更多的時間、服務、造型(我比較喜歡稱為變身)、禮服和品牌認同
至於品質和kimochi
如果還有那麼一點介意價錢, 就好好弄懂遊戲規則吧
挑到什麼禮服要加多少錢
多買一張照片要加多少錢
指定名師掌鏡要加多少錢
請高手化粧變身要加多少錢
………..
搞得清自己有多少、花了多少錢, 能買、該買到多少貨
從頭到尾都心甘情願
似乎比較能確保心情愉快
——-
當然, 我們也去拍了
也好好的研究了這檔子生意
我們信任攝影師的鏡頭、天份和感情
但是, 只要是交易就不能只搏感情其他聽天命
拍照之前, 我們花了許多精神構想、表達
拍照當時, 我們賣力演出
拍照之後, 我們一再回味品嚐
照片裡有生活、工作、相處、感情和幻想
它是個滿意的結果
婚禮畢竟只是人生瞬間的火花
最後可以留下的, 終究只有影像
禮服、髮型、化粧、儀式…. 如果還有人會記得
也是因為它們已化身成影像
——-
許多流傳在婚紗街的公開秘密..
為了生意, 全部底片可以送
–是不是創作的人已拋棄著作權 ?
為了生意, 樣本可以找槍手拍
–是不是創作的人已不要求尊嚴 ?
恕我問個很白目的問題
–這其中還有沒有一點點「藝術」的成份和「創作」的堅持 ?
——-
去年底, 得知白光攝影要停業了
趕著去拍了全家福
整個過程整家店都是老式的, 連店裡將星滿天的軍官照都顯得低調
攝影師和助手都身形佝僂但西裝筆挺, 很嚴謹的操作每個細節, 一種本份的堅持
站在攝影棚裡, 有種參與一個消逝過程的、很深很深的感動….
我們中規中矩但細節清晰光影細膩的在照片之中
猶如正溫柔的訴說著影像的力量
——-
當我們老去, 想起我們的婚禮
即使曾經是稱斤論兩的買賣
如果那是真實的、我們年輕的樣子
如果它令我們想起青春的篇篇故事
我們仍會相信它是值得的..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