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要發展觀光, 所以要建蘇花高 ?

需不需要這條高速公路的面向很多, 雖然我在花蓮出生長大, 但這一條高速公路的效益究竟有多大我不算不出來, 如果專家評估會大到值得多挖幾個雪山隧道也再所不惜, 我無法反駁。
即使先天條件再好, 也不能強迫花蓮人一定要發展觀光; 只是凡事都是有代價的, 如果誠實的說出來:花蓮決心不管付出什麼代價, 就是選擇要變得跟西部任何城鎮一樣。無論能不能成功, 就算我不喜歡, 也只能說很遺憾。
但有另一股很大的聲音說這條高速公路可以促進觀光, 那我想以一個觀光客的角度來看觀光這件事。
******************
看了一陣子新聞和討論, 我發現喜歡拿花蓮跟日本某地相比, 鼓吹興建蘇花高有利觀光的人還真不少, 先是下呂, 後來又冒出一個京都…
OK, 這麼愛跟日本比, 那先看看日本鐵道運輸做得多好 ?
觀光客光靠鐵道、接駁短程巴士可以到多少地方 ? 準點率多高 ?
外地人到達下呂、京都最方便的交通方式, 不就是鐵道 ?
如果台灣(或花蓮)往這個方向努力, 難道會比開蘇花高更困難、更花錢 ?
下呂, 日本儒學家林羅山封的天下(日本)三大名泉之一。
我看到的下呂幾乎稱不上有自然景觀, 腹地不大, 櫛比鱗次的溫泉旅館, 源泉如同金脈; 拿下呂來比擬, 難道是當地人鼓吹一條有破壞源泉風險的高速公路嗎 !?
京都, 大家都知道, 千年古都, 世界遺產。
京都市區交通擁塞有多嚴重 ? 網路上俯拾皆有在京都市區塞到動彈不得的經驗, 但有沒有因此說要冒損害哪個古蹟的風險來拓寬道路 ? 有沒有要在古都的天際線上弄個高架道路來解決塞車問題 ?
對照京都為維護景觀所做的 限制和犧牲, 不知道拿京都來做比喻的人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=_=
其實先不管下呂、京都和花蓮吸引觀光客的元素有多大的不同, 「明白觀光客是為了什麼而來、明白需要保護的是什麼」, 光這一點, 做這些比喻的花蓮人 (如果你是), 拿什麼跟他們比 ?!
PS. 真的那麼想跟京都比的人, 建議看看 一公分的輸贏, 雖然內容我不全然同意, 但這本書可以讓人多瞭解一點京都人的態度。
實在受夠這些牛頭不對馬嘴的比喻了!!
******************
就景觀的級數、交通條件的相似度而言, 我覺得可以來看看立山黑部和上高地。
由最近的國際機場出發, 都至少要三、四個小時才到得了它們的「玄關口」; 境內都限行低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、不允許一般車輛進入, 都要花相對高價的交通和住宿成本。
而且, 每年的 11 月至隔年 4 月封山。
為什麼不以「人定勝天」的精神、「賺錢最大」的觀點全年營運、開放自用車 ?
因為, 環境, 也需要休息。
他們沒有多了不起, 只是知道不要殺雞取卵而已。
******************
換一個場景到南半球。

 

紐西蘭南島的 Mt. Cook 和 Fox Glacier, 地圖上看起來這麼近, 實際走起來就是要花至少六個小時繞一大圈, 超過四百五十公里。
同樣的, Queenstown 和 Milford Sound 也要往南經 Te Anau 才能相通, 比較近一點, 約三百公里, 四個小時。

這幾個地方都是紐西蘭南島極具代表性、旅遊書上一定會推薦的 destination, 也許有不少觀光客就是因為交通時間過長而不得不放棄其中一、二, 但卻沒有因此促使一條開山剖肚的直達公路誕生, 為什麼 ? 而且, 為什麼當地還能繼續吸引前撲後繼的觀光客、發觀光財 ? 因為景觀一直被妥善保護, 一直維持得那麼壯觀、那麼美…
******************
地狹人稠, 學學日本的大眾運輸; 景色壯麗, 學學紐西蘭怎麼善待他們的搖錢樹。
******************
其實我不認為那些聲嘶力竭說為了觀光一定要蘇花高的人, 真心把「美景」和「觀光」(或繁榮地方)做了連結, 但如果花蓮的自然景觀失色了, 還是會有源源不絕的觀光客為了買你的麻糬、花蓮薯, 開二、三個小時高速公路到花蓮嗎 ?
但如果「發展觀光」只是個好聽的口號, 心裡肖想的其實盡是些不能說的利益, 跟當初「人定勝天」後來卻時常坍方的公路一樣, 請牢記韓琛說過, 「出來混的遲早要還」。
Ref: 蘇花糕餅舖 : 十分鐘搞懂蘇花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