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白的音樂回憶

看完交響情人夢(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)。最後一集のだめ的爸爸提到她曾經不愉快的學習經驗,讓我想起在我的童年裡,音樂也代表著「不快樂」。

國小四~六年級,我都待在所謂的音樂(合唱)班,但對選拔的過程卻完全沒印象。雖然學琴,但跟唱歌應該是兩回事,好像也沒做過什麼測試,糊裡糊塗就被編進這個班。同班同學們除了學業成績不錯,家長來頭更佳 (有權、有錢、有名、有關係…),是合唱班,也是所謂的人情班、子弟班,而少數的 nobody 如我 (背景已經差人一截,又一付不世故、不討人喜歡的矬樣),便常會覺得掉進自己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改變、掌握的泥沼…

雖然我們不是因為歌聲被篩選出來,但也確實贏了一些比賽。除了不斷地訓鍊,老師們很懂參賽的眉角也算是優勢,印象中的曲目大多是聖歌,難度比較高 (記得有一次比賽的指定曲是「太湖船」,而我們的自選曲是「榮光頌」,回想起來實在是個很囧的組合 😛 ),不怎麼有趣 (搞不懂自己在唱什麼也很難有趣吧 !?),但的確是「贏」的利器。除了為學校爭取榮譽、自以為學音樂很高級的階級心態外,我實在不記得老師有給過我任何可以樂在音樂的誘因,更不要說什麼「跟音樂正面對決」的啟示 (我每天都害怕老師要跟我正面對決倒是真的)

三位專屬老師(級任、指揮、伴奏)、教室裡就有專屬鋼琴和唱台、不用參加朝會、有好康我們班永遠優先…. 但那三年留在我記憶裡的,卻幾乎全是負面的片段 —

  • 班上環境優渥的同學很多,比書包、鉛筆盒,比爸爸的職業、家裡的房子、車子… 沒錯,八零年代初的小學生就可以很輕易地、用鄙夷的口氣說出「你爸爸是做工的哦」這種話…
  • 拿自費出國表演意願表回家填,當大多數人都輕鬆 say YES,即使後來沒能成行,哪些人是「老鼠屎」也已經清楚被 A 老師記住。
  • 練唱中下起大雨,一個藍領爸爸向女兒使個眼色、把雨衣放在窗口,便悄悄離開,B 老師卻立刻暫停練習,刻薄的說了一句「誰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? 有的連跟老師打招呼都不會…」(是的,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)。我也要說,誰說老師都是有教無類,某人花枝招展的媽媽來學校聊天時,老師可殷勤得好像不是同一個人呢…
  • 某次分部練習時,C 老師嚴厲的指我走了一個音,此後每天都要獨唱同一段,如果不讓她滿意,「你就穿制服自己坐在台下!」; 雖然後來我通過考驗,但我完全不曉得前後究竟有什麼不同,只知道每天練唱時我都害怕得快哭出來…
  • 又有段時間,換 A 老師說我的表情不夠可愛,三不五時當著全班的面把嘴噘得半天高,說是吊豬肉,一樣是一直重覆到她爽了、膩了為止~
  • 畢業前夕,A 老師跟我說,「老師最喜歡你了,把OO獎讓給XX好不好 ?」,XX 是誰 ? 家長會長的女兒。(如果我勇敢一點,會回答她「你喜歡我 ? 你當我是白痴嗎 ?」)
  • B老師要求某次考試每個人要表演一樣樂器,好聽的理由是「陶冶性情」,後來取消了,因為有位家長打電話反應,小孩吵著要學琴,但家裡負擔不起… 我還記得B老師說「算了!」時臉上不屑的表情。

……… 我幾乎不記得老師們體罰過我們,但言語暴力其實猶有過之 (真的要把這些事寫下來,才發現文思泉湧、滔滔不絕,原來我這麼擅長記恨啊…)

多年後,在路上看到應該是六十歲左右的A老師,因為中風而嘴歪眼斜、不良於行,我當時臉上可能只有一抹冷笑吧 ~(阿姨很不厚道,小朋友不要學哦!)

這些情節跟音樂或許沒有直接關係,但它們跟音樂一樣,發生在那三年的時時刻刻。這齣日劇讓我想起那段時光,記得我們唱過什麼歌,更記得這些不愉快的片段。除了在小學相處三年,因為同質性高,其實走同一條路長大的同班同學也不少,大學時期,與我同校同學院的就有三個,但頂多也只是點頭之交而已… 簡單說,緣份深,情份淺。

國小畢業後,我沒有再練過琴 (看到のだめ是有點衝動想把只有 64 鍵的殘障琴拿出來彈)、樂譜也全丟了 (這一點我還蠻後悔的),而且一張照片都沒有留; 除了一定要參加的班際比賽,完全沒有動機再加入合唱團; 而據我所知,也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日後真的走上音樂之路; 如劇中所說,繼續學音樂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… 每年音樂系畢業生有多少能真的順利進入樂壇 ? 更何況我們這些根本沒發芽的種子…

因此種種,我沒有天份也沒機會變成のだめ,甚至連最初的「快樂彈琴(唱歌)」的印象都很模糊,雖然收獲不能說沒有 (自然的腹式呼吸算吧 !?),卻找不出一點快樂的因子 (例如遇到千秋王子 ?!),說起來我的音樂回憶實在是很短暫又很黑白啊~~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