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 北一喜多捕物帖。
看到這句「庭院裡開滿山茶花,所以可能不是武家宅邸」沒有/不需要註釋時想:台灣讀者對日本江戶時期文化的理解真是非常普遍呢 🤭
原本沒跟到炎上的 洗碗文。
剛聽到 仁愛路四段507號 討論 …
布:是洗碗機的業配文吧?
聽完內文…
我:如果內容為真,洗碗機也救不了(戀母)
讀完 我與貍奴不出門,收獲很多 …
「將最重的事,安排在一個最輕便與最不起眼的位置,以最短的符號在最少的時間釋出,一擊即中,凡中即止」
「這裡面有比冷靜、冷酷、節制與克己這些詞組更深邃一層的意志,叫做『不動搖』」
決定將櫻木紫乃的書設入願望清單。
逛豆瓣,見一人頗指點江山貌,說某電影之導演編劇聰明太露等等。
我心想:可是,有聰明不露,難道要像你一樣露蠢嗎。
學痛快地罵人。
「處處覺得所有人都比自己差,又覺得這些比他差的所有人都過得比他好」,最後,渾身發毒,毒死身邊一圈人,直到毒死自己。
想起一些舊人的面貌。
厭世是對人間事物還有相信,甚至是一直相信,可是一次一次不出所料地被打臉,所以才厭倦了。與其說是厭憎世界,不如說是厭倦自己的學不會教訓與無能為力,厭倦自己愛了不值得愛的事。追根究底厭世也不那麼厭。笑一笑,沒講話,才是終極厭。
就用最後這句話來註解我的 2024 年吧。
笑到快崩潰同時又覺得很危(各種認知崩壞 ⚠️
女校三年在我的人生中也像一個烏托邦、也沒有人灌輸我應以「夫人」為目標、也形塑出我的雛形、我也得到一張隱形的人生的網,至今感激。
畢業十年,可能大家正往四面八方展翅高飛,志氣昂揚。
畢業數十年、進入下半場,我們正在為 幾日後的相會 讀書準備、為我們的陪伴校正方向。
我關心成癮症狀、治療原則及過程,書中揭露得很詳細赤裸(心驚的當然是與吾友高度相似),至於作者的實際幸福與否,就不多猜測窺探了。
如果有人認為用集權手段來突破內部政治困境是合理甚至應該的,那我們也只是恰巧都身在台灣、都希望能夠國家正常化而已,其他理念可能完全沒有相同之處。
與舊友相聚,回首相識這二十多年來的人生波瀾,道別後,在回程路上就看到 瓊瑤輕生 的消息,當下覺得箇中巧合簡直玄之又玄 …
雖然家喻戶曉,但她的作品在我的人生中沒有位置(跟金庸一樣),而且比起瓊瑤,我對林婉珍的書還比較有興趣:這世上大概有個外遇學校,大家的招數都差不多──讀《往事浮光》
吾友 說她從讀《我跟你一樣絕望,我是你的心理醫師》中得到一點救贖,並貼了一頁書…
「你不能等心情變好,再繼續過日子,而是需要先動起來,才能拉抬心情。」
旨哉斯言。
12 強台韓戰 最後一球…
曾公:「一壘手撲得好、投手也沒有忘記補位」
洋基表示 …. 🎯
一顆牙的旅程第五集,醫生的樂觀成真,順利拆除舊牙釘、清除根管內填充物,下次要重新做根管治療 …
治療時不需要麻藥也不會痛,但醫生預言晚一點可能會痛起來,得到 12 顆止痛藥。
但我是痛感壞掉的大人了,一顆藥都沒用到。
讀完 背後歌。
對黃麗群既入世又抽離的文字幾乎是著迷。
國士無雙 也可以是一杯大吟釀,既令人心嚮往之意味亦是好的 🍶
「陽光匍伏,萬物無語,像所有美事一般,那也是從命運指縫間偷來的,只是當時不會明白。」
「毀滅是戲劇化的,但有些毀滅的本質卻正是缺乏一個讓戲劇化降臨的轉角。」» 例如,一個內在已經腐敗的醬缸。
「究竟是因為一個破碎的不快樂的人無法擁有想像,還是因為失去想像才變得破碎而不快樂,我當然不知道。」» 當我還是那個人的時候,其實我知道,只是當時的我欠缺勇氣去想像。
唯獨關於台十一線這篇我無法共感她的夢土,因為腦中會自動浮現颱風路徑圖 😅
One Day 影集用更多篇幅來描寫有帶來比 電影 更多心動嗎?我不確定。
希望《情書》不要拍成影集、《秒速五公分》第三段的蒙太奇不要給更多細節、更不要真人化 …
「無奈」需要足夠的空間產生回音和後味。
好久(?)沒看到這種匯率了,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