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 蒸發。
● 我的第一本夏樹靜子。
● 流暢、好懂, 規模不大, 該考據、交代的都沒忽略, 精彩程度普通。
● 雖然都在飛機上搞密室失蹤, 比起 Flightplan 是單純多了。
● 跟 點與線 一樣, 如果把 JR 換成台鐵, 被害人大概就能逃過一劫 😛
Tag Archives: book
看完 奧杜邦的祈禱。
● 像是散落一地的肢體, 進行到了最後四分之一才倏地收線、看出木偶的輪廓及操縱木偶的手… 我承認在此之前的篇幅我都是在「忍耐」Orz
● 不是科幻、奇幻、夢幻, 而是超現實; 對我而言, 推理的成份很低, 因為超現實的設定與線索實在無從推理起 @@
● 我竟然一點都不覺得有趣, 可能因為我的心真的老了 (哭) …
● 伊坂幸太郎是宮部阿姨推崇的天才, 那我應該是跟不上他腳步的庸才吧 (大哭)…
tweets of the day…
● 在候診室裡, 左邊是慾火焚身的小情侶, 右邊是砸嘴不下百次的中年男人, 沒有其他位置可以換, 半小時後就讓我的病情加重了 Orz
● 下午看了一份某縣政府的投標需知, 心得是: 如果不是擺明要讓人偷工減料就是吃米不知米價。
看完 クライマーズ・ハイ(climber’s high)。
● 算是成功的改編電影, 故事略有調整, 但重要、關鍵的場景都重現了, 節奏也很好。
● 電影篇幅畢竟有限(雖然已經 2.5hr), 有些緣由 還是要先看過原著 比較能進入狀況, 部分背景事件、心結很難用三言兩語、幾個畫面解釋清楚, 呈現出來就容易感覺像意氣、蠻橫的爭執…
● climber’s high 是種危險, 故事主軸是個挫敗, 這個版本譯為「超越巔峰」實在是很囧, 還不如原著中文版用比較中性的「登山者」, 如果有機會正式引進希望片名能多斟酌。
● 演員各個精彩, 其中, 堺雅人雖然是配角, 我覺得他的表演比在篤姬中更耀眼。
● 關於這個故事, 推一篇很棒的(讀書)心得:新聞工作者必看的登山心理地圖:登山者
看完 零的焦點。
● 我心目中富裕、華麗的加賀百萬城下町, 在本書中、1950s 的背景下, 是晦暗、愁苦的形象 @@
● 如松本清張曾說, 不追求文章華麗、不在鬼屋裡玩遊戲, 要寫真實文字和現實社會… 雖然與今日的「現實」有差距, 在他闢出這條路線的初期, 我想它的確嵌入了當時日本的氛圍與生活樣貌。
● 緊湊、平易, 沒什麼需要一直回顧、對照的情節, 如果舞台換到視用手機/電腦/網路、搭新幹線/飛機為常態的現在, 書的厚度大概會減一半吧 XD
● 在結局的處理上, 我覺得比 點與線 好。
● 今年是松本清張百歲冥誕, 有最新的 電影版 即將上映 (之前也有好幾個 影像化版本), 卡司看來不錯。
逛 youtube 看/聽到 Valentina Lisitsa 的蕭邦練習曲 10-4 (Chopin Etude op. 10 no. 4), 跟 趕路的 nodame 不一樣 😛 感覺就像她的官網標題, Pianist Electrifying …
樂評讚她指力足、施力均, 但看起來卻是輕盈優雅地飛躍在琴鍵上 (內力 ?),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 God-Given 吧 ~♪
厭倦負面、置入行銷的新聞時, 來看看絕對正面、絕對溫馨的 台灣幹得好新聞社!
看完 點與線。
● 看松本清張, 看社會派的原點。
● 緊湊、巧妙、無冷場, 但我不太喜歡以一封落落長的信作為結局的處理方式。
● 台鐵應該以本書為目標, 讓準點率足以用來計畫謀殺案。
● 從東京→福岡需要 20hr、陸路必需換船渡過津輕海峽、要「恍然大悟」才想到可以搭飛機… 等等, 精彩之餘不免仍有點時空距離感 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