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字這條路 (3) — 確診子宮內膜原位癌(癌前病變)

PREVIOUS:

◆ 病理報告

2021-01-12

分期手術後 一週回診確認病理報告:在切除的組織中仍發現有異常增生(endometrium atypical hyperplasia/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),但還侷限在子宮內膜表層,判定是 原位癌(癌前病變),是好消息 🙏


醫囑:

  • 不需要進一步治療,三個月後回診追蹤。
  • 腹部傷口狀況良好,腸胃狀況也 OK,沒有再開藥。
  • 仍需要定期抹片檢查,但頻率可延長為三年一次。
  • 若出現 更年期症狀,可回診開始 荷爾蒙補充療法,因為不確定安全量,所以不建議自行使用大豆異黃酮、蜂王乳類的保健品,以前因為肌瘤問題而避免的食物(山藥、豆製品)則不須再忌口。
  • 需要開始補充鈣(1000~1500mg/天)和維生素 D(因為失去卵巢分泌雌激素保護,骨質流失風險會升高)
  • 除了未育,我的各種條件其實並不在 高危險群,所以生活上沒有特別需要注意或改變的地方。
  • 術後兩週可以開始緩和運動(例如瑜珈),逐步提高強度,若有不適(腰酸、腹痛)就停止。

醫師對我手術隔天就精神很好下床走來走去表示 amazing,但也說對有重訓(還有瑜珈老師)的病人印象就是手術的時候很不好戳(還配合動作… 醫生,やめて 😱 )

◆ 保險

我在二十代就保了醫療與癌症險,並在三十代、四十代分別做過補強,這次手術前的狀態是日額、實支實付、重大手術、癌症險都有,雖然額度我總是記不清楚,但聽到需要手術的當下,在費用這部分我是有安全感的,直接回答醫師「我的保險很夠,需要自費就自費」(第一次當土豪就上手)

後來與保險業務連絡時,繳保費不就為了在需要的時候得到這樣的回答:

因為原位癌不符合保險公司對惡性腫瘤的定義,所以癌症險部分無理賠,我是用「這是好消息」的角度看待這個結果。醫療險部分最後總理賠金額比實際支出高很多,當然,心理上的安全感無價。

保險除了給自己較好的醫療品質,也給照顧我的人有比較舒適的環境,我真心感謝當年投保的自己。

◆ 一些想法

除了未孕未育,我的個人條件、生活型態都不屬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,出現異常徵兆時驗出來的 CA125 數值甚至是降低的(26 → 17 → 16,但 2019 年底的健檢曾經超標至 39.8),而病理報告回答了,是我。

雖然我完全不典型,醫師還是警鈴大作並快速決斷,從出現異常徵兆到最後的病理報告,正好五十天。跟我的保險業務說完 這五十天的故事,她看著診斷書說「這個醫生很棒,真是你的貴人」,是的,她是 🙏

另外,也因為我的不典型,難免會想到難以直接證實的環境與壓力因素,套句吾友 Tiffany 的話「情緒壓力會傷身不是傳說,要養身也要養心」(壓力和憤怒是會累積成病的…

*****

在決定手術後看到一些文章談關於摘除子宮、卵巢的掙扎,為了生育或身為女性的意識,有的人願意承受更大風險、甚至賭命保留它們,我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…

從得知身體出了問題以來,醫生建議手術根除,我也沒動搖過,如 前文所述,醫生診斷的當下,布魯斯不在(回想起來我們真的從來沒想過報告可能是不好的結果,只當成一次尋常門診),出了診間與他連絡時,他形容只記得自己腦袋「轟!」的一聲,當下只要我放寬心、配合醫生處置,回家詳談時他已看完一堆資料,也是支持手術根除。我們真的都是沒有斷捨離障礙的人呢(不是這樣說!)

在手術前,除了為實際病況忐忑,我擔心的是失去荷爾蒙保護後我要多吃多做什麼、骨盆腔淋巴廓清後該怎麼預防水腫、未來生活要怎麼修正和保養 … 幾乎不曾因為「子宮」與「女性」的連結傷感煩心過,在我現在的年齡做決定當然是比年輕十歲、二十歲的人更無罣礙,但對我來說,核心的想法是健康自主不籠罩陰影的生活高於一切,我的女性意識連結的是我的心我的腦而不是生殖器官,沒有子女或出現更年期障礙不會致命,但癌症會。

NEXT:

  • 病字這條路 (4) — 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之術後問題及調養
  •  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